第35章 最是薄情帝王家(三)
關燈
小
中
大
二十年前,在昌盛帝還在位時,年僅十八歲的厲王便率軍拿下了夾在大魏與北方強敵竘漠之間、由前朝皇族遺脈建立的依附於竘漠的傀儡小國——紀國,之後魏廷在此設立了九源軍府。
所以,九源能順利拿回來全都是厲王的功勞,可天啟帝卻拿著他的戰果收買人心。
而楚天承名義上雖是九源之主,可這十八年來,天啟帝卻從未允許他回過他自己的轄地,名為留守京師,實際上就是將他軟禁在帝都,其一舉一動皆在武德司的監視之下,讓他空有一方主帥之名卻無任何實權。
此外,九源的副帥朱煦乃天啟帝的心腹舊將,也就是說,九源的兵權也牢牢地掌控在天啟帝手裏。
楚天堯當然不可能讓楚天承掌握九源的實權。一般軍府兵力皆在三萬左右,強一點的頂多也只能達到五萬,還夾帶老弱病殘充數的,但九源兵力卻有六萬之多,其中還包括騎兵兩萬!
要知道,在戰馬匱乏、養戰馬成本又高的中原,一方軍府所能供養的騎兵能有數千就已經很了不起了,可九源卻擁有一支數量如此龐大的騎兵部隊,這怎能不讓天下諸侯畏懼。
而這也正是九源兵力為全國最強的關鍵,當然也是楚天堯忌憚楚天承的原因。
此外,除去這六萬正規軍,九源下轄各州也有一定數量的府兵,戰鬥力雖與正規軍不可同日而語,但合計少說也得有萬餘吧,數量亦可小覷。
是故,九源的總兵力遠遠超過其他軍府,甚至完全有能力與中央禁軍一戰,試問楚天堯怎麽可能將九源實權,尤其是兵權真正交給楚天承呢?
然而,楚天承的主帥之位以及兵權皆為昌盛帝所賜,那兩萬騎兵也是當年昌盛帝留給年輕有為的楚天承的,即便是楚天堯也不好敕奪。但他卻可以架空楚天承,至少在外人看來,楚天承還是九源之主,只不過是他自甘墮落,以至“無力承擔”九源守邊重任罷了。
所以,如此既無財政實權又無實際兵權還從未踏足過轄地的主帥,大概整個大魏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。
不過,厲王看起來對這些似乎毫不在意,在大位易主後就擺出一副“我對做官沒興趣,對皇權更沒興趣”的姿態,不僅不再沾染朝政分毫,而且整日流連於煙花之地,各種不雅傳聞鬧得滿天飛,讓天啟帝直嘆皇家不幸,有如此敗家兒,像極了一位恨鐵不成鋼的仁慈兄長。
而在世人看來,貌似事情也果真如此,厲王風流成性,不成體統,敗壞皇家聲譽,不堪委以重任,而楚天堯卻以無上尊崇的爵位供養著他,且多年來對他諸多荒唐行為一再容忍,讓官員百姓都感動不已。
便是公開場合,楚天承也從來都沒個正形,而楚天堯卻始終寬厚容忍有嘉,卻哪裏知道他們兄弟二人暗地裏的較量。
多年來,楚天堯始終密切監視著楚天承的一舉一動,一個拼命想找錯處卻無從下手,一個拼命裝糊塗,堅決和朝堂撇清一切關系。
花費近二十年才建立起一個深入人心的“風流大王”形象,楚天承瞞得了所有人,卻唯獨騙不了楚天堯。
無論楚天承墮落成何等模樣,無論他表現得多麽無心權位,無論他表面上看起來有多無害、多麽沒有威脅性,楚天堯都從未信過他當真會一直甘於平凡墮落下去,自然也絕不可能放松對他的警惕。
而楚天堯之所以如此忌憚楚天承,除了當年的庚寅舊事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。
楚天承與憫太子楚天祁皆為昌盛帝之嫡子,而他卻是庶出,雖說如今已無人再敢提及此事,但在這個嫡庶有別、長幼尊卑極度分明的時代,庶出始終是他的逆鱗,更何況厲王從前就很受昌盛帝的器重。
再者,他的皇位本就得來不正,無論他如何圍堵禁口,仍是難堵悠悠眾口,讓本就狠毒冷血的他更添狹隘多疑,為君更是刻薄寡恩,只是面子上的功夫他一直做得很到位罷了。
所以,他二人雖暗地裏一直在較勁,但明面上卻始終上演著君臣和睦、兄友弟恭的戲碼。
雖無真憑實據,無奈他何,但楚天堯卻一直都很清楚,楚天承將來必會成為他兒子最大的威脅。
所以,他才會提拔重用慕謙,培養他的左右手,壯大他的力量,除了為太子的將來增加保障之外,更是為了培養一個足以與楚天承抗衡的對手。
一直以來,厲王都毫無動作,還一直過著他“風流大王”的荒唐日子,依舊只知風花雪月,流連於風月場所,這讓楚天堯十分不安。
他知道楚天承一定在暗地裏布下了局,可他卻無法弄清他究竟布的是什麽局。
雖然他已在近幾年接連做了部署和安排,但他還是擔心這些安排是否足以與楚天承對抗,也擔心這其中暗藏的變數,所以才會在今夜特意召慕謙和裴清進宮。
聽了慕謙發的毒誓,楚天堯眼中放出帝王獨有的犀利審視目光,轉瞬卻又變成了溫和的笑意,再度拍了拍慕謙的肩,好似他們還是當年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。
“何必發此毒誓,朕信得過你,才將太子托付於你,平身吧。”
慕謙叩恩:“謝陛下。”
然後他起身,後撤數步,退回到原先的位置,身旁裴清不由地瞥了他一眼,眼中也滿是讓人看不懂的審視。
楚天堯轉而看向楚隱:“四郎。”
溫和語氣中又帶著不容拒絕的威嚴,楚隱小心謹慎地答:“孩兒在,父親有何吩咐。”
楚天堯語重心長道:“四郎,有朝一日你登基為帝,切記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,軍國大事更要多向太師和樞相請教,切莫妄斷誤國,記住了嗎?”
楚隱將頭壓得很低,躬身揖道:“四郎謹記父親教誨。”
楚天堯無奈搖頭,轉而又與慕謙交代了一些瑣事,這才將慕謙放出宮,隨即將視線投向一旁看了許久大戲的裴清。
“太師,朕今夜召你進宮的用意,你可明白?”
裴清擡眉看了一眼楚天堯,而後又迅速低眉。
今夜如此特殊的場面,楚天堯特地將他也召來的用意,人精似的他自然心知肚明。
“陛下是想讓老臣做個見證,以防將來樞相成為大魏的威脅。”
一旁的楚隱表情毫無變化,但眉梢動了動,楚天堯眼中則閃過凜冽的殺意。
武德司暗探無孔不入,楚天堯的爪牙遍布朝野,也許就在你私底下和某人非議皇帝或妄議朝政時,察子們就在暗中窺視著你的一舉一動,是故滿朝文武皆謹言慎行,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武德司的人抓住把柄。
但,總有那麽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。
如果說慕謙是屬於內心坦蕩無畏的那一類,那麽裴清就是特立獨行的那一類。
他這個人,平日裏看似對誰都和和氣氣的,與任何人都能談笑風生,和睦相處,實則孤傲自持,從不與任何人交心,也不屑與朝堂那些庸俗之人交好。對於想要巴結他的人,他一律笑臉相迎,跟人打太極。
因此,在他身上便不存在結黨嫌疑,而這也正是楚天堯敢放心大膽任用他的最重要的原因。
用楚天堯的話說,他就是個笑裏藏刀、綿裏藏針的老狐貍,明明沒把人家放在眼裏,卻還裝出一副平易親和的模樣,大魏這滿朝文武大概沒幾個人能入他的眼。
當然,他並非是真的無所畏懼,不珍惜他這條老命,而是因為他知道,若是上位者有心要找你的茬,那麽無論你如何小心謹慎,他總能找出你的錯處。
而楚天堯看人何等精明,不論為臣者內心有著怎樣的小九九,他都像長了第三只眼似的看得透徹分明。
所以,裴清所幸不藏不掖,反正自己那點心思怎麽都瞞不過楚天堯的君眼。
楚天堯看著低眉垂首的裴清,帶笑的眼中投射出危險的光芒,嘴角勾起君心難測的冷笑,道:“裴水鏡啊裴水鏡,放眼整個朝堂,恐怕也只有你敢對朕如此直言無忌了,哈哈哈!”
裴清低眉揖道:“陛下聖明,老臣所思所想皆逃不過陛下聖眼,奉承虛言便是欺君,老臣不敢欺君。”
所以你就有話直說,毫不避諱嗎?老狐貍,你這是在試探朕的度量嗎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所以,九源能順利拿回來全都是厲王的功勞,可天啟帝卻拿著他的戰果收買人心。
而楚天承名義上雖是九源之主,可這十八年來,天啟帝卻從未允許他回過他自己的轄地,名為留守京師,實際上就是將他軟禁在帝都,其一舉一動皆在武德司的監視之下,讓他空有一方主帥之名卻無任何實權。
此外,九源的副帥朱煦乃天啟帝的心腹舊將,也就是說,九源的兵權也牢牢地掌控在天啟帝手裏。
楚天堯當然不可能讓楚天承掌握九源的實權。一般軍府兵力皆在三萬左右,強一點的頂多也只能達到五萬,還夾帶老弱病殘充數的,但九源兵力卻有六萬之多,其中還包括騎兵兩萬!
要知道,在戰馬匱乏、養戰馬成本又高的中原,一方軍府所能供養的騎兵能有數千就已經很了不起了,可九源卻擁有一支數量如此龐大的騎兵部隊,這怎能不讓天下諸侯畏懼。
而這也正是九源兵力為全國最強的關鍵,當然也是楚天堯忌憚楚天承的原因。
此外,除去這六萬正規軍,九源下轄各州也有一定數量的府兵,戰鬥力雖與正規軍不可同日而語,但合計少說也得有萬餘吧,數量亦可小覷。
是故,九源的總兵力遠遠超過其他軍府,甚至完全有能力與中央禁軍一戰,試問楚天堯怎麽可能將九源實權,尤其是兵權真正交給楚天承呢?
然而,楚天承的主帥之位以及兵權皆為昌盛帝所賜,那兩萬騎兵也是當年昌盛帝留給年輕有為的楚天承的,即便是楚天堯也不好敕奪。但他卻可以架空楚天承,至少在外人看來,楚天承還是九源之主,只不過是他自甘墮落,以至“無力承擔”九源守邊重任罷了。
所以,如此既無財政實權又無實際兵權還從未踏足過轄地的主帥,大概整個大魏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。
不過,厲王看起來對這些似乎毫不在意,在大位易主後就擺出一副“我對做官沒興趣,對皇權更沒興趣”的姿態,不僅不再沾染朝政分毫,而且整日流連於煙花之地,各種不雅傳聞鬧得滿天飛,讓天啟帝直嘆皇家不幸,有如此敗家兒,像極了一位恨鐵不成鋼的仁慈兄長。
而在世人看來,貌似事情也果真如此,厲王風流成性,不成體統,敗壞皇家聲譽,不堪委以重任,而楚天堯卻以無上尊崇的爵位供養著他,且多年來對他諸多荒唐行為一再容忍,讓官員百姓都感動不已。
便是公開場合,楚天承也從來都沒個正形,而楚天堯卻始終寬厚容忍有嘉,卻哪裏知道他們兄弟二人暗地裏的較量。
多年來,楚天堯始終密切監視著楚天承的一舉一動,一個拼命想找錯處卻無從下手,一個拼命裝糊塗,堅決和朝堂撇清一切關系。
花費近二十年才建立起一個深入人心的“風流大王”形象,楚天承瞞得了所有人,卻唯獨騙不了楚天堯。
無論楚天承墮落成何等模樣,無論他表現得多麽無心權位,無論他表面上看起來有多無害、多麽沒有威脅性,楚天堯都從未信過他當真會一直甘於平凡墮落下去,自然也絕不可能放松對他的警惕。
而楚天堯之所以如此忌憚楚天承,除了當年的庚寅舊事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。
楚天承與憫太子楚天祁皆為昌盛帝之嫡子,而他卻是庶出,雖說如今已無人再敢提及此事,但在這個嫡庶有別、長幼尊卑極度分明的時代,庶出始終是他的逆鱗,更何況厲王從前就很受昌盛帝的器重。
再者,他的皇位本就得來不正,無論他如何圍堵禁口,仍是難堵悠悠眾口,讓本就狠毒冷血的他更添狹隘多疑,為君更是刻薄寡恩,只是面子上的功夫他一直做得很到位罷了。
所以,他二人雖暗地裏一直在較勁,但明面上卻始終上演著君臣和睦、兄友弟恭的戲碼。
雖無真憑實據,無奈他何,但楚天堯卻一直都很清楚,楚天承將來必會成為他兒子最大的威脅。
所以,他才會提拔重用慕謙,培養他的左右手,壯大他的力量,除了為太子的將來增加保障之外,更是為了培養一個足以與楚天承抗衡的對手。
一直以來,厲王都毫無動作,還一直過著他“風流大王”的荒唐日子,依舊只知風花雪月,流連於風月場所,這讓楚天堯十分不安。
他知道楚天承一定在暗地裏布下了局,可他卻無法弄清他究竟布的是什麽局。
雖然他已在近幾年接連做了部署和安排,但他還是擔心這些安排是否足以與楚天承對抗,也擔心這其中暗藏的變數,所以才會在今夜特意召慕謙和裴清進宮。
聽了慕謙發的毒誓,楚天堯眼中放出帝王獨有的犀利審視目光,轉瞬卻又變成了溫和的笑意,再度拍了拍慕謙的肩,好似他們還是當年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。
“何必發此毒誓,朕信得過你,才將太子托付於你,平身吧。”
慕謙叩恩:“謝陛下。”
然後他起身,後撤數步,退回到原先的位置,身旁裴清不由地瞥了他一眼,眼中也滿是讓人看不懂的審視。
楚天堯轉而看向楚隱:“四郎。”
溫和語氣中又帶著不容拒絕的威嚴,楚隱小心謹慎地答:“孩兒在,父親有何吩咐。”
楚天堯語重心長道:“四郎,有朝一日你登基為帝,切記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,軍國大事更要多向太師和樞相請教,切莫妄斷誤國,記住了嗎?”
楚隱將頭壓得很低,躬身揖道:“四郎謹記父親教誨。”
楚天堯無奈搖頭,轉而又與慕謙交代了一些瑣事,這才將慕謙放出宮,隨即將視線投向一旁看了許久大戲的裴清。
“太師,朕今夜召你進宮的用意,你可明白?”
裴清擡眉看了一眼楚天堯,而後又迅速低眉。
今夜如此特殊的場面,楚天堯特地將他也召來的用意,人精似的他自然心知肚明。
“陛下是想讓老臣做個見證,以防將來樞相成為大魏的威脅。”
一旁的楚隱表情毫無變化,但眉梢動了動,楚天堯眼中則閃過凜冽的殺意。
武德司暗探無孔不入,楚天堯的爪牙遍布朝野,也許就在你私底下和某人非議皇帝或妄議朝政時,察子們就在暗中窺視著你的一舉一動,是故滿朝文武皆謹言慎行,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武德司的人抓住把柄。
但,總有那麽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。
如果說慕謙是屬於內心坦蕩無畏的那一類,那麽裴清就是特立獨行的那一類。
他這個人,平日裏看似對誰都和和氣氣的,與任何人都能談笑風生,和睦相處,實則孤傲自持,從不與任何人交心,也不屑與朝堂那些庸俗之人交好。對於想要巴結他的人,他一律笑臉相迎,跟人打太極。
因此,在他身上便不存在結黨嫌疑,而這也正是楚天堯敢放心大膽任用他的最重要的原因。
用楚天堯的話說,他就是個笑裏藏刀、綿裏藏針的老狐貍,明明沒把人家放在眼裏,卻還裝出一副平易親和的模樣,大魏這滿朝文武大概沒幾個人能入他的眼。
當然,他並非是真的無所畏懼,不珍惜他這條老命,而是因為他知道,若是上位者有心要找你的茬,那麽無論你如何小心謹慎,他總能找出你的錯處。
而楚天堯看人何等精明,不論為臣者內心有著怎樣的小九九,他都像長了第三只眼似的看得透徹分明。
所以,裴清所幸不藏不掖,反正自己那點心思怎麽都瞞不過楚天堯的君眼。
楚天堯看著低眉垂首的裴清,帶笑的眼中投射出危險的光芒,嘴角勾起君心難測的冷笑,道:“裴水鏡啊裴水鏡,放眼整個朝堂,恐怕也只有你敢對朕如此直言無忌了,哈哈哈!”
裴清低眉揖道:“陛下聖明,老臣所思所想皆逃不過陛下聖眼,奉承虛言便是欺君,老臣不敢欺君。”
所以你就有話直說,毫不避諱嗎?老狐貍,你這是在試探朕的度量嗎?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